网红女老师很多,我只服她一个

2020-09-10 21:21:14
0

她严厉,她苛刻,可她更温柔。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校长应该是什么样?西装革履,不苟言笑,甚少露面?

有一位校长不一样:

她做过“乞丐”,带着证件“乞讨”五年,要了一身的口水鼻涕谩骂,甚至放狗咬,只因想筹建一所学校;

她六十多岁,无儿无女没有家庭,和学生一样睡在宿舍架子床上;

她叫张桂梅。

12年前,她在云南创办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也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

此后,她把一切都献给了大山里的女孩。

网易文创《如是生活》,记录那些值得被看见的故事。

在教师节这一天,一起来看看张桂梅的故事。

张桂梅:看见更大的世界 (来源:网易谈心社)

1

“我活下来了,就得做点什么”

张桂梅有句感慨:“不幸老在我头上转悠。”

17岁那年,张桂梅来到云南支边。

那或许是她一生中最美满的时光,丈夫疼爱她,家里从不用她做饭。

1994年,张桂梅36岁,丈夫因胃癌去世。

她陷入前所未有的绝望,心里只剩一个念头:“找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躲起来,过完这辈子。”

她申请调离大理,两年后,去了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

为了转移注意力,一个人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课程。

但不幸再度降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里有一个快5斤重的肌瘤。

张桂梅知道,自己付不起手术费,只能听天由命。

万念俱灰时,华坪县救了她。

同事让她别哭:“你自己不行,还有我们,还有全县,你怕什么。”

县长给她颁优秀教师奖状:

“张老师,你不需要害怕,你别看我们县里头穷,我们怎么都会把你的病治好。”

大家发动全县给她捐款:

一个山村妇女,把仅有的5块钱路费也捐了,自己走了6个小时的山路回家。

一个来赶集的村民,把原本给孩子买衣服的钱全拿出来捐了。

她的学生跟着家长去山里采了满满一盆野核桃、野灵芝,端到她跟前:“吃这些,能治病。”

这群自己也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村民,给了张桂梅第二次生命。

“我没有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却给小县添了这么多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干点什么。”

心念一起,就是奇迹的开端。



2

“女孩子受教育,也可以改变三代人”

在华坪县的日子逐渐安定,张桂梅却发觉有些不对劲。

她班里有女生,读着读着突然就不来上课了。

有些嫁了人,被父母早早换成了彩礼;

有些是家里穷,父母更愿意送儿子去上学……

张桂梅在福利院担任院长时,也见多了健健康康却被遗弃的女婴。

这样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女孩,都无法挣脱这恶性循环。

未来与振兴要靠孩子,靠孩子唯有靠教育。


为了把高三的学生领回教室,不再掰苞谷,张桂梅出钱雇人来务农

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心愿,在张桂梅心里萌生了:

“女孩子受教育,也可以改变三代人的。”

没钱、没资源,所有人都觉得她是异想天开。

有人怀疑她是精神不正常才会在这个年代去建一所专门的“女高”。

但她没想那么多,她只想看见山里女孩、看见她孤儿院的那群女孩“翻身、有文化”:

“我想她第二天的生活,绝对不会是这样。”


她下定决心,先去筹这笔建校的钱。

从2002年到2007年,张桂梅的寒暑假都在辗转各个城市地“乞讨”。

她觉得建学校这么好的事,大家应该不会拒绝,一人三块五块,这钱也不难“讨”。

可没想到,她递出自己的身份证和资料,陌生人根本不屑认真瞧上一眼。

有人骂她“有手有脚,戴着眼镜还来行骗”。

五年时间,她只讨到一万块,要了一身的鼻涕口水谩骂,被人放狗咬。


转机出现在她当选十七大代表,去往北京的时候。

会场里,一位记者叫住张桂梅,让她摸摸自己的裤子。

张桂梅一摸,裤子后面一个大洞。

记者起了兴趣,“逮住”张桂梅要问问她裤子的事,两个人聊了一夜,边聊边哭。

第二天,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专访见报,张桂梅想建女高的愿望,等来了支持。

2008年,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招生。


让张桂梅没想到的是,更难的,还在后头。

3

“我们是用命换来的”

没有人看好这所高中。

学校没有围墙,没有食堂,连上厕所都找不到安全的地方。

100个学生,大半都是张桂梅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劝来的,说是高中,有些孩子连小学知识都没掌握……

领导没给张桂梅定太高目标,学生们能上职大就行。

但张桂梅一口咬死:“不够”。

她把老师集中起来,下了军令状:“最少也要上二本,干就干,不干就走人。”

学生基础不好,那就下苦功夫补。


从女高第一届开始,张桂梅要求学生每天5点30分起床,她自己则在5点15分就爬起来。

张桂梅成了学校固定的”起床铃“,天还没亮,就站在从宿舍楼往教学楼的路上,拿着扩音喇叭催促:”姑娘们,起床啦!“

老师,也是一个大问题。

张桂梅的目标高,几乎没有周末,学校没有加班补贴,每个老师,都称得上是在“奉献”。

能长久坚持下来实在太难。


今年开学许久,高一学生的英语生物因为缺老师还没开课,张桂梅心急如焚。

建校12年来,张桂梅一直住在学生宿舍,睡在靠门边的架子床上。

她想万一出了什么事,自己能帮学生们挡一挡。

她是校长,但什么都管,监督自习、开关水电、开灯熄灯,包括巡逻校园,赶走路上的蛇……

一直到6年前,她还兼任授课老师。

直到胳膊因为病痛,疼得再也抬不起来,才离开讲台。

对着镜头,张桂梅聊起自己的身体状况:

“这段时间比上段时间稍好一点,要是按照上个月那个样子,我是活不到现在的。”

肺纤维化,肺气肿、肺结节、血管瘤、小脑萎缩……她身上大大小小的病足有23种。


她耗尽心血,孩子们也终于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2011年,华坪女高首次高考,一本上线率4.26%,综合上线率100%。

到了2020年,华坪女高159人参加高考,150人考上本科……

每一年,张桂梅交出的答卷都超出预期。

她说,不知道其他学校是怎么办起来的,但对于华坪女高:

“我们这里是用命换来的。”



4

“我不满意”

华坪女高广为人知后,质疑随之而来。

有人说张桂梅奉行的是“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说这种方法教不出真正出息的孩子。

没有人比张桂梅更清楚,这是女高学生走出去的唯一办法。

城里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被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可山里的女孩,十四五岁还在田间地头:

“你一定要把这个时间概念把它训练出来。”

基础差,只能一遍遍去背、去磨、去做题。

不这么做,就没法把她们救出来;

不这么做,孩子的未来才算完了。


她带着老师,从早到晚陪着孩子们,希望给她们多一点力量。

她盼着这样的管理模式,能磨砺孩子们的意志:“让她刚强,让她不脆弱,让她不懦弱。”

这样不管孩子们将来做什么,都能撑得下去。

12年,华坪女高为这些女孩掘出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1804个女孩从女高启程,走出了偏远的云贵山区。

“我的学生可以考到浙大、厦大、川大,都可以上。”

为了这样的成绩,女高里每个人都在拼命。

有学生把六科课本背了四遍。


老师生病,只要能站起来都不休息,因为没多余的老师,走一个,这科就没人上了。

有老师被蛇咬了,抢救一个晚上,第二天肿着腿站在讲台上……

有人说张桂梅是真正的“乘风破浪的姐姐”。

她却觉得,她背后这群无名英雄,才是真正的“乘风破浪者”:

“我知道我自己的分量是多少,如果没有这群人,我一样事情做不了,我连命都保不住,我还做什么事。 ”

她疾病缠身,日渐消瘦。衣服挂在身上,总显得空空荡荡。

她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可还是想着“能帮一个是一个”。

她希望女高的学生能上清华北大,希望她们个个都能上一本,希望华坪女高成为一所世界级的女高……

所以,她依然守在校园,依然在孩子们身边。

5

“走出女高,不准再回来”

华坪女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毕业以后,走出女高,不准回来。”

张桂梅不想让孩子们背上这样一个包袱。

她只希望她们往前飞、往远飞,去外面更大的世界,一直走,不回头:

“学校是她起飞的一个基地,不要老是老回头想这个地方。”


很多孩子会把工作后的第一笔工资捐给学校,张桂梅不要,县长也说孩子们不容易,不要她们的钱。

张桂梅最高兴的,是看着孩子们的家里,因为她们脱贫;

是看着这些女孩去“救”别人,再不用别人去“救”。

十二年里,张桂梅也有遗憾。

一是三位亲生哥哥姐姐去世,她都没能回家。


哥哥去世时,她已经到了北京,坐车回哈尔滨也很快。

可她当时要在北京参加一档节目,做成了,就能为建立女高多筹点钱……


另一个遗憾,是每年都有的那些差几分、十几分就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

“我们本应该给人送到清华北大,但我们没做好,没把她送到该去的地方。”

学校老师说,张桂梅对她自己太过苛刻。

这些年,她前前后后给山区孩子和教育事业捐了100多万,各类奖金、大半工资,全花在了陌生孩子身上。

遇到没钱吃饭的孩子,没钱上学的孩子,自掏腰包都是常事。

孩子们想喝奶茶,她让财务去买,以为三五块,结果一瓶要十块,花了一大笔钱,可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她觉得值:

“我原来就不知道小姑娘会喝一杯奶茶,会高兴成这个样子。”

她严厉,她苛刻,可她更温柔。

如今的张桂梅,还是每天早上学校里第一个起床的人。

忍着疼痛,爬上四层教学楼,一层一层,把所有楼道的电灯打开:

“女孩子胆小,把灯提前打开,她们来晨读会感觉更安全、更踏实。”

但或许,对走进这里、又走出这里的女孩来说。

最安全、最踏实的,是张桂梅一直都在。

谈心社,这里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谈心社”关注我们,倾诉你的故事吧。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