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柳叶刀》:20%以上中国人死于“吃错饭”

0
分享至

(原标题:全球吃饭报告来了!《柳叶刀》:20%以上中国人死于“吃错饭”)

你会吃饭吗?

看到这个问题,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饭,谁不会吃?!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很多人的饮食习惯,正在给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

4月3日,《柳叶刀》发布了全球饮食领域的一项大规模研究——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柳叶刀》官网截图

据估计,2017年有1100万人死于不健康的饮食结构,死亡的原因包括10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91.3万人死于癌症,近33.9万人死于2型糖尿病。

更令人不安的是,中国因为饮食结构而导致的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比高糖高油饮食的美国高了许多。《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这项研究并采访营养专家,揪出错误的饮食习惯,守住一日三餐里的“健康关”。

受访专家

军事医学科学院营养学教授 程义勇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副主任 冯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 唐墨莲

中国式饮食被连续点名批评

这项研究发布了一张“因饮食结构问题引发的死亡率的世界形势图”。

2017年每10万人群饮食相关疾病死亡率

如图所示,发病率按紫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的顺序依次升高。

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倒数第二档——橙色,看上去似乎比周边红色覆盖的区域好一些,但统计数据却不容乐观。

《柳叶刀》在原文中连续两次点名中国:

在2017年的统计中,中国因为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都是世界人口前20的大国中的第一名。

《柳叶刀》研究原文截图

3种吃法最毁国人健康

这次的统计结果,颠覆了我们以往对错误饮食习惯的印象:原来对健康伤害最大的不是吃太多糖和油脂,而是吃错了于钠(盐)、杂粮和水果。

饮食结构问题导致死亡的统计表,前三位分别是高盐、低杂粮和低水果饮食

盐超标

中国的每日食盐摄入量,远远超过了《柳叶刀》推荐的3克。作为杀手榜上第一把交椅,高钠饮食是导致中国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水果吃太少

在每日水果摄入量方面,东亚国家甚至没达到及格线(每天100克),更别说最佳推荐量250克了。

杂粮摄入不足

东亚国家杂粮摄入量也低于及格线,离推荐量的每天125克相差甚远。

据《柳叶刀》统计,光是2017年一年,因为高钠饮食而死亡的人口就有300万,因为杂粮吃太少而死亡的也有300万,还有200万因为水果没吃够而亡。全球近20%的死亡案例是饮食问题导致的,在中国,这个比例更高。

而那些被我们日常警惕的红肉、加工肉类、含糖饮料甚至反式脂肪,反而在死亡贡献里排行靠后。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

知道原因,改变我们的饮食其实并不难。《柳叶刀》在文章中附上的食物推荐量中提到了食盐、水果、杂粮,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食物最佳摄入量
种类

最佳摄入量

(最佳范围)

定义
食盐

3克 (1–5克)

/
水果

250 克 (200–300 克)

新鲜、冷冻、煮熟、罐装或果脯,不包括果汁和盐腌或腌制的水果
杂粮

125 克(100–150克)

从谷类、面包、大米、面食、饼干、松饼、玉米饼、煎饼和其他来源获得的全谷物

1

减少食物中的盐

饮食中的钠摄入,大部分来自食用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日摄入盐少于6克,《柳叶刀》要求更严格,认为最佳标准在3克左右。

生活中,你不妨这样限盐。

购物先看钠含量

平时购买食品时,要养成看产品包装上营养成分表的习惯。营养成分表上会标注食品的钠含量,钠含量低也就意味着食物含盐较少。

家中备个盐勺

市面上的盐勺,一勺就是2克,每人每天就是3勺盐。按做一个菜放一勺盐计算,对一个三口之家来说,每天每餐如果做3个菜,就可以计算和控制好每个菜的用盐量。每个人每道菜最多吃1/3,才可保证盐摄入量不超标。

用食材代替调味品

酱油、味精等调料也含盐或钠,若放了就应减少用盐量,以免咸味叠加。

烹饪时,除了用盐,还可用香菇、香菜、白糖、醋、洋葱等提味,尽可能减少放盐量。

选低钠盐

低钠盐适当降低了食盐中的钠含量,增加了钾含量,是普通健康人群的优先选择。

避开隐形盐

少吃含盐量高的加工食品,糕点类、腌制品都是含盐大户。

2

多吃水果

《柳叶刀》对水果的推荐量是每日250克左右。国人水果摄入量少,可能与传统的饮食文化有关,水果并不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膳食组成。

增加水果摄入,你可以遵循这几个原则。

要坚持每天吃

我国成人每日应摄入水果200克~400克。大概每天一个苹果搭配一个橙子或者香蕉,或者是200克的葡萄加上一个雪梨。

吃够彩虹色

每天吃的水果颜色越多,摄入的营养成分越丰富。不仅要选用草莓、西红柿等“护心专家”,橙黄色的橙子、柠檬,还要搭配葡萄、黑莓等紫蓝色水果。最好做到每天两种及以上的水果,每周可以更换水果种类。

选对时间吃

晚上尽量少吃水果,饭后1~3个小时吃水果最佳。

3

用杂粮替代精米白面

每天125克杂粮其实不多,对于中国人来说,将食物中的精米和白面替换为杂粮,比较容易可以接近这个目标。

不同年龄段人群粗粮的摄入有所差异。

学龄前

学龄前儿童添加粗粮时,家长对粗粮进行细作,把粗粮磨成粉、压成泥、熬成粥,或制成杂粮花卷、杂粮包等,学龄前儿童每天摄入量要控制在35克以内。

儿童少年期

在整个儿童少年时期,对于钙、铁、锌等矿物质的需求量要略高于成年人,日常膳食要做到食物多样,粗细搭配,每天吃粗粮不宜超过100克。

青壮年时期

青壮年每日最好能保证摄入150~200克粗粮,并且经常换着吃。

中年

全谷物中的微量元素,有助于保护胰岛功能;但粗粮多属于中等嘌呤含量食物,对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而言,每周吃粗粮的频率不超过3次,每次控制在100克以内。

老年

推荐老年人群每天吃150克左右的粗粮,首选燕麦、薯类。考虑到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最好将全谷物磨成粉食用。

慢性病不是一顿饭招来的,想要健康的身体,一定要长期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情。

参考文献:

1、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The Lancet, April 3, 2019; DOI: 10.1016/S0140-6736(19)30041-8

2、Nita G Forouhi, Nigel Unwin. Global diet and health: old questions, fresh evidence, and new horizons.?The Lancet, April 3, 2019; DOI: 10.1016/S0140-6736(19)30500-8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陈梦高兴早了!王曼昱出局事出有因,刘国梁做出决定,球迷明白了

陈梦高兴早了!王曼昱出局事出有因,刘国梁做出决定,球迷明白了

体坛亦说
2024-05-10 19:03:13
你有“洗肛门”的习惯吗,有什么好处?别害羞,一次讲清楚

你有“洗肛门”的习惯吗,有什么好处?别害羞,一次讲清楚

39健康网
2024-05-08 23:10:02
上汽集团回应欧盟警告:拒绝提供

上汽集团回应欧盟警告:拒绝提供

电车汇
2024-05-08 17:46:15
5月10日夜晚,消息不得了,突传来一重要消息!要来大动作吗?

5月10日夜晚,消息不得了,突传来一重要消息!要来大动作吗?

股市皆大事
2024-05-10 15:48:07
60年代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毛主席曾5次接见,退休生活很美满

60年代比明星还火的邢燕子,毛主席曾5次接见,退休生活很美满

北风那个吹呀吹
2024-04-25 21:23:33
中国已做好最坏打算,一旦俄罗斯彻底战败时,需提前做好三件事

中国已做好最坏打算,一旦俄罗斯彻底战败时,需提前做好三件事

今天不开心
2024-05-10 16:05:30
陈若琳辞职,全红婵巴黎奥运有点悬,周继作出调整

陈若琳辞职,全红婵巴黎奥运有点悬,周继作出调整

娱乐的小灶
2024-05-10 09:55:03
天啊,孟子义的妲己装一出,谁能与之抗衡?

天啊,孟子义的妲己装一出,谁能与之抗衡?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5-04 14:17:05
从不提及刘恺威和小糯米遭质疑,杨幂表态:要尊重他人别卖惨

从不提及刘恺威和小糯米遭质疑,杨幂表态:要尊重他人别卖惨

深剖娱乐圈
2024-05-09 20:56:17
又一新剧定档开播!诸多实力派坐镇,网友:这下有好戏看了,期待

又一新剧定档开播!诸多实力派坐镇,网友:这下有好戏看了,期待

猪猪侃娱乐
2024-05-09 15:49:43
CCTV5直播!1场定胜负,韦世豪PK泰国3巨头,1亿归化正式加盟国足

CCTV5直播!1场定胜负,韦世豪PK泰国3巨头,1亿归化正式加盟国足

大咖唠体育
2024-05-10 13:57:20
郭晶晶出席达沃斯把大家都美到了!穿西装梳马尾,被大佬包围了

郭晶晶出席达沃斯把大家都美到了!穿西装梳马尾,被大佬包围了

依沐生活
2024-05-10 11:52:05
哈马斯呼吁国际社会阻止以色列,以色列大使:打电话给辛瓦尔投降

哈马斯呼吁国际社会阻止以色列,以色列大使:打电话给辛瓦尔投降

娱宙观
2024-05-09 15:18:48
中国科协就井喷式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发声:各部门不应为投机者捧场站台

中国科协就井喷式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发声:各部门不应为投机者捧场站台

澎湃新闻
2024-05-08 14:42:26
一个家庭,老人过世时,尽量不通知亲戚,说明了这三种情况

一个家庭,老人过世时,尽量不通知亲戚,说明了这三种情况

动物的温情故事
2024-05-09 14:58:54
055不走了,停在仁爱礁16海里外,菲律宾敢来补给吗?

055不走了,停在仁爱礁16海里外,菲律宾敢来补给吗?

芯怡飞
2024-05-09 11:46:18
这一波房价下跌,亏损最大的群体:80后、90后,默默忍着辛酸,有苦说不出。

这一波房价下跌,亏损最大的群体:80后、90后,默默忍着辛酸,有苦说不出。

人生飞机稿
2024-05-09 09:03:16
旅客机上突发疾病去世目击者发声:机组人员都很尽力的抢救

旅客机上突发疾病去世目击者发声:机组人员都很尽力的抢救

奔流新闻
2024-05-10 09:10:33
突发!斯卢茨基透露重要信息,恭喜上海申花,天津津门虎麻烦了

突发!斯卢茨基透露重要信息,恭喜上海申花,天津津门虎麻烦了

球场新视角1号
2024-05-10 17:51:37
多家银行“降息”,高息存款减少,业内预计:今年或迎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

多家银行“降息”,高息存款减少,业内预计:今年或迎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

红星新闻
2024-05-10 17:14:43
2024-05-10 20:42:44

头条要闻

媒体:比安倍还狂妄 赖清德称"日本有事就是台湾有事"

头条要闻

媒体:比安倍还狂妄 赖清德称"日本有事就是台湾有事"

体育要闻

太阳离队第一人,1年就赚5年的钱,真香!

娱乐要闻

高亚麟终于回复!称女方爆料毁掉自己

财经要闻

北大徐高:我担心未来几年房价会大涨

科技要闻

李彦宏评璩静:优秀员工才代表真实的百度

汽车要闻

限时4.59万 续航200公里 吉利熊猫卡丁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艺术
健康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茶和天下 · 诗韵雅集

亲子要闻

奶水不足 调理 刚生完孩子很辛苦 家人要给母亲多些关爱和照顾

艺术要闻

“石破天惊——盖会宁当代水墨艺术展”将登陆盖茂森艺术馆

春天野菜不知不识莫乱吃

公开课

父亲年龄越大孩子越不聪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