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了一个亿的人,都在利用人性的弱点

2017-10-20 15:50:36
0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异常热闹。怪事儿多了,有的看完一笑带过,有的细想都捉摸不得。

流量小生公布恋情,不过就是两个年轻人做了情感上的选择,旁观者反倒比主角更激动忐忑;

地铁里一男子因为赶时间加快脚步,居然惊得整个车厢的人瞬间一涌而出,屁滚尿流;

“罗一笑”最终还是没能站住,网友的心情也跟着在三天两头冒出的文章剧烈起伏:

开始的转发不假思索,“三套房”后的舆论调转枪头,同情罗尔的遭遇左右为难,最后痛斥他欺骗社会公德。

追热点追得累了,开始抱怨事情为什么这么复杂。可没人愿意承认,自己始终在被牵着鼻子走。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种思想,表面看来似乎不值一提,但其危害却非常之大。他可以今天匍匐于你的脚下,明天就会左右你的一切。”

在爆炸的信息流中被忽略的是,我们的思想在被人性所牵制。人性的弱点被人利用,而我们,又被自己的弱点所掌控。

不坚定的人性,在无孔不入的信息中心,使人陷入被动。

有人正在利用你的从众心理进行营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希曾设计实验:判断ABC三条线段哪条与左边的标准线等长。


四个人并排而坐,被试者排在最后一个。这个被测试的人不知道的是,排在前面的,都是教授阿希的助手。

前两次,在没有错误引导的情况下,被试者全部回答正确。阿希示意助手们从第三次开始回答同一错误答案。

这时,被试者左右为难并质疑自己的选择。最终结果显示,有75%的被试者有至少一次和助手们一样,改选了错误答案。

生活中做决策时,个人的观点也时常会被“主流意见”所左右。

日本索尼公司曾生产了一种随身听录放机。他们没有选择直接做广告,而是派出十名年轻的员工携带随身听,在中学门口走来走去,并放大音量,故作陶醉状。

学生们看到后,纷纷上前打听怎么能买到录放机。没几天,索尼的随身听就在日本的各大学校普及开来。

这像极了新闻中那些排队几个小时才买到“网红”饮品的人。他们在最初也都不知道,门庭若市的现象,其实是一群“演员”无声地“卖力吆喝”。

一种事物的流行并不一定以人们的主观需要为基础,从众心理足够作为那只强大的幕后推手。很多时候我们被不必要的行动所驱使,甚至在其中尝到苦头,都只因为最初那“跟大家一样”的念头。

无论是杂志中不断进化的“时尚潮流”,还是社交软件上逢热点必出现的“意见领袖”,其所传达的内容都需要一个感染、模仿从而大众化的过程。这是“流行”的必然,也是人性不坚定特质的明显投射。

希望得到肯定,希望不会犯错,希望别人有的我也能有,希望自己永远明确对的方向。

从众,满足的是人类融入“群体”的迫切欲望,从而免于被孤立的恐惧。

诚然,如法国社会科学家勒内·吉拉尔所说:“欲望的本质就是模仿。”

有人正在利用懒惰玩弄你于股掌

苏格兰作家卡莱尔说:“只有在懒惰中才有永远的绝望。”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腰上的肉就是心头的痛,大多数人都梦想着,毫不费力就能让自己美成“活体黄金分割”。

绍兴有一个中年妇女,嫌弃自己发福的身体却懒得运动。偶然看到减肥产品的电视广告声称不用锻炼就能瘦,于是她花500元卖了一个疗程的减肥产品,但未获成效。

在“指导老师”蛊惑下,她又先后购入10多的万元产品,却仍旧没有效果。不料,她因个人信息被无良商家泄露而遭遇连环诈骗,损失55万元后才报了警。

懒惰不仅使人绝望,还能反过来把人类玩弄于股掌。

起床一碗心灵鸡汤,睡前一个励志榜样。比起肉体上的慌张,精神上的迷茫才是懒惰的肥沃土壤。绝妙的想法与计划数不尽,却迟迟迈不出开始的第一步。

买了健身卡,办了借书证,单词软件下载齐全,保存了网课的时间表。万事俱备,永远只缺行动。

每下一个决心,都是和自己的一次较量。认真写下计划时,潜意识里的声音在呐喊:我可能真的做不到!在不知所措的绝望中,一边望向尽头,一边向懒惰屈服。绝望后就是愧疚,愧疚要用新的计划来弥补,如此循环往复。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懒惰”才是科技不断创新的原始动力,让人类过上更加舒适、便捷、低劳动强度的生活。

但是脆弱的你我,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学会了被迫“勤劳”。

它变成了一种不可质疑的正确选择,潜意识中,懒惰就是错。所以想尽办法让自己看起来足够努力,来弥补心里的愧疚。

意在先,行不前,又何尝不是一种“形式化”的精神懒惰?

有人正在利用恐惧扰乱你的生活

浙大的一个心理学教授在1998年患上了糖尿病。19年来,为了化解疾病在内心发酵的恐惧,她迷上了保健品。

保健仪,按摩器,理疗床,花费了她数十万的积蓄;塞满了整个床头的保健品多数都已过了最佳食用期限。

直到花光了积蓄,她才逐渐相信家人苦口婆心科普的保健品知识,明白了以前买的那些健康依靠,都没有用。而比金钱更惨痛的代价,是19年战战兢兢的时光。

事后她回忆,很多保健品推销员说的话都特别可笑,比如说自家的保健品比企鹅奶都好,“企鹅属于鸟类,并不是哺乳动物,哪来的奶?”

被恐惧冲昏了头,人就忘了掌握命运的钥匙其实正握在自己手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拉德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一个获了死刑的囚犯被蒙着双眼绑在床上,法官宣判用放血的方法实施刑罚。“行刑”时,囚犯听着液体滴落的声音,绝望地慢慢昏死过去。

可实际上,法官只是让助手在他的手腕上用小木片轻轻划过,同时打开了水龙头。水滴向床下的铜盆中落,发出叮咚的声音。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死囚心里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他以为自己的血一点点流尽,在巨大的恐惧与绝望中,放弃了生的希望。

当人沉浸在恐惧的情绪中,理智就像瘫痪了一样,不会让我们的行为对改变现状奏效。而当真正危险的事情发生,人其实并不会即刻感到恐惧,更多的时候,担心与害怕,都是事前或事后“细想”才油然而生。

所以说恐惧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我们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有人正在利用你的善良疯狂圈钱

温柔刀,刀刀刺向心脏。

知乎上曾拥有5万粉丝的大V“童瑶”,以“美女花店店主、复旦学霸、先天心脏病但意志坚强”等标签获得了许多关注。“她”号召网友为一名没钱治病的女大学生捐款,短短时间就募集了15万余元。

可这美丽的幻象假面背后,竟是一个唯利是图的男人在践踏网友毫无防备的善意。

谁能愿意相信,敞开一颗纯洁赤裸的心,却迎来了天理难容的骗局。

2016年末,有网络主播在四川大凉山直播给贫苦的村民发钱,观众们给主播刷礼物、刷流量。但当时大家都不知道的是,这些主播在直播后就会把村民手中的“善款”再收回。

“伪公益主播”在被揭发后说,为了节目效果,他们会往小孩子脸上抹泥,“做公益只要会表演,一个月最少赚10万。”

在被人性的尺度一次次震惊之后,我们才渐渐明白:“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

毛姆说:“善良是我们每个人心壮举的岗哨,他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中心堡垒中的暗探。”

但是,这岗哨要是按错了地方,善良守护的不就是恶?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善良,缺的是理智的联结。毫无判断标准的给予,就是在给别有所求的人机会。

人性的弱点人人都有。

我们都曾被受恐惧、从众所控制,被懒惰、善良所支配。

众多畅销书中写着“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云云,不过也是将人性的弱点被消费社会所利用和营销,而营销终究还是弱点营销。

我们往往承认这些的客观存在,却仍然很难认清自己。

如何避免自己的弱点被利用?没有正确答案可言。

唯有时刻保持清醒,加深对自己的和世界的认知,让弱点成为你的价值才会摆脱“被利用”的窘境。

在甄嬛传中,浣碧是一个令人记忆深刻的角色。她的生母是罪臣的后代,从小隐藏身份,入宫之后心比天高,工于心计,虽对爱情忠贞坚守令人动容,嫁于果郡王为侧福晋,但对甄嬛的嫉妒,对生母的不平一直是她的弱点,也一度令她误入歧途。

她曾说过:“在这宫里,有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活下去,好好做一个可利用的人,安于被利用,才能利用别人。”

人真正害怕的,不是被别人利用,而是无人愿意利用。

认清自己的弱点,换个角度来看便是优势所在。

《纸牌屋》里有句台词印象深刻:“我要对自己残忍,利用恐惧是自己变得更强。”

唯有那些战胜自己弱点的人,不被其所利用,才足以被称为是真正的强者。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原名:Influence: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闾佳译,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版;

[2]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版;

[3] [美] 崔西:《销售中的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 唐纳德·麦克伯尼:《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版;

[5] Chaudhuri, A., & Holbrook,M. B. (2001). The chain of effects from brand trust and brand affect to brandperformance: the role of brand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 Byron Sharp:“How BrandsGrow: What Marketers Don't Know";

[7] Phil Barden:“Decoded:The Science Behind Why We Buy" ;

[8] Asch, S. E. (1940). Studies inthe Principles of Judgments and Attitudes: II. Determination of Judgements byGroup and by Ego Standard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2, 433-465.

[9] Myers, D. G. (2005). SocialPsychology. USA: The McGraw-Hills Companies, Inc.

[10]??Ariely, D. (2012). The honesttruth about dishonesty. HarperCollins.

[11] Tversky, A., & Kahneman, D.(1985).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 In EnvironmentalImpact Assessment, Technology Assessment, and Risk Analysis (pp. 107-129).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谈心社,这是20多岁年轻人深夜谈心的地方。微信搜索“谈心社”关注我们,倾诉你的故事吧。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