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杭州味道——葱包桧儿)
|
|
|
|
每当路过天水桥,我的脚步都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顺着空气中传来的一股香气,径直向一条长长的胡同走去。胡同口有一家小摊子,摆了一张工作台,台板上有一台铁炉,店主在工作台前忙碌着,一缕淡淡的轻烟在店主的手下飘起,一股浓浓的葱油香钻进人们的鼻腔。几个顾客在摊子前排着队,小摊子虽然被树木遮挡大半个,但看来生意并不清淡。 一闻到这股香气,胃口就被这味儿吊了起来,我的口水也差点溢出来。心甘情愿地从口袋里掏出零钱,向店主买一份香气浓郁的葱包桧儿。这个爱好来自遗传 妈妈小时候也极爱吃葱包桧儿。自从几年前第一次吃了妈妈从街上带回来的这个杭州小吃,我就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店主的操作很熟练,把油条扯成两半,对折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春卷皮上,加入几根小葱,再将两侧多余的面皮包住油条。接着,将包好的葱包桧儿放在已经加热好的平底锅上,用平底铲在上面压压按按,每一次按压都那么用力,直到从锅底冒出轻烟。然后又用平底铲迅速将另一面翻过来,再狠狠地按压,发出“滋滋”的声音,香气四溢。卖给顾客时,再在面皮上刮点甜酱或辣酱。顾客拿在手上,暖烘烘的;吃在嘴里,香喷喷的,别提有多美了! 我边走边吃,妈妈在一旁对我说:“葱包桧儿这个小吃在杭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以 莫须有 的罪名被害,杭州百姓十分痛恨秦桧夫妇。有一天,杭州有一家卖油炸食品的小店,店主捏了两个人形的面块比作秦桧夫妇,将它们捏到一起,用棒一压,投入油锅里炸,嘴里还念道:吃 油炸桧儿 。食用时感到味道不错,人们竞相购买,这就是现在的油条。你看,中间的油条被分成了两半,一半是秦桧,一半是王氏,百姓就用这样的方式解恨。望仙桥畔王二炸 油炸桧儿 出了名,王二有时炸多了,一下子卖不出去,冷了又软又韧,味道不佳。他对秦桧夫妇的心头之恨,还愤愤难平,就将冷油炸桧在热锅一烤,把烤熟的油炸桧儿同葱段卷入拌着甜面酱的春饼里,再用铁板压烤,烤到表皮呈金黄色,油炸桧儿 滋滋 地叫,王二方才解恨,他拿起来一吃,更觉葱香可口,便取名叫 葱包桧儿 ,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杭州最有特色的点心。” 妈妈还告诉我,她上小学的时候,常在这儿等外婆厂里的交通车回厂职工宿舍,肚子饿了,就上这儿来买一个葱包桧儿充饥。当时只要一毛钱,和现在比价格都不知道相差多少倍了。 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妈妈吃着的葱包桧儿,虽说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也是妈妈无法忘却的味道。而今,虽然我们平时的点心都是面包饼干,但时而吃个葱包桧儿,却能让我们品尝到杭州的味道。 牛通社记者 朱紫陌 彩虹城小学 501班 |
|
(原标题:杭州味道——葱包桧儿)

本文来源:青年时报
责任编辑:
王晓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