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计划生育刚开始执行的时候,全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陆:计划生育刚提出的时候,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而且城镇居民也比较好管理,因为那时候的城镇居民几乎都是企业职工。可以从工厂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上着手,发生育证,独生子女证等等。如果超生的话,是直接跟工资、福利待遇挂钩的。不过各地情况还是不同,例如发达城市来讲,上海、北京比较好管理,一段时间后生育率就降到了1.5,广州那时候还是2.8,这也是各地经济状况,经济结构不同所造成的。
真正麻烦的是农村人口。因为当时已经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自己拥有了土地,自负盈亏了,没办法用管理城镇居民的办法去管理他们。所以当时对于农村人口的管理办法就是以罚款为主,叫做超生费。现在改成社会抚养费了。费用的多少,是要按照该农民的收入水平比例来罚款的。比例根据各地情况不同而不同。但是,因为是自主规定数额,所以也有很多地区存在着乱罚的现象。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接受网易专访
网易新闻:这种农村和城市人口出生率的差别导致城乡人口差距,但是城市的教育环境要优于农村,这种比例的扩大会不会导致人口总体素质的下降?
陆:这个问题,几年前也有一些学者在讨论。我个人认为,人口素质的高低,教育因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国外也有家庭是2、3个孩子的,你不能说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受到的教育一定不如独生子女家庭。我们还要看其他的方面,例如个人能力啊,人格培养方面等等,不能太片面了。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应该是形成一个互补的趋势。况且国家的经济在发展,教育体制也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网易新闻:现在国家放宽了第二胎的生育限制,这会造成人口的大量增长吗?
陆:我认为不会,现在放宽的第二胎生育条件,主要是指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允许生第二胎。这个就主要是说的城市人口,因为农村独生子女比较少嘛。但是城市里的人面临生育成本大的问题,所以在城市里是生育意愿大于生育行为。
例如韩国,国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控制,但是韩国也普遍是生育意愿大于生育行为,就是因为生育成本比起以前来提高太多了。丁克家族的比率也在逐年上升。所以说,就算放宽了第二胎的生育限制,也不会造成人口大量增长。
网易新闻:计划生育这一政策,现在争议依然比较大,有人说如果中国60年代就实行,那么现在中国经济将更加发达,也有人是全盘否定了计划生育政策。您怎么看这些观点?
陆:首先说第一个观点,人口问题,只是经济发展中一个方面而已,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制度问题。六、七十年代,国家主要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科学技术也不发达,正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时期。后面提出改革开放了,提出市场经济了,我们国家才真正开始快速发展。控制人口数量只是加快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一个手段,经济制度才是重点。
全盘否定计划生育这个观点我是不赞同的。计划生育政策起码减少了四亿人的出生,算算看这减少了多少资源的浪费。这几年国际上提出的“节能减炭”,少生四亿人,能减少多少的能源浪费,对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所以从这个方面上说,计划生育是有必要的。
网易新闻:计划生育政策是国际社会抨击中国人权状况的一个重点,您怎么看这种国际社会的评论?
这里面有罚款的问题,因为各省标准不一样,有很大的人为控制空间。所以容易造成乱罚款的现象。尤其是农村里,罚款数额往往超出了一个家庭的承受范围,人为地造成了家庭的赤贫。有些地方更为荒唐,规定了每年必须要有多少超生罚款。例如2007年广西博白的事件,也是政府官员的错误决定造成的。
不过中国政府一直在改进计划生育的执行方式,尤其是近些年,许多措施也人性化了。
网易新闻:您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有弊端吗?
陆:有,主要就是在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上。
因为我们控制了人口的数量,所以老龄人口在整个人口比例中就上升了,这意味着国家将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养老方面。个人的压力也很大,一个独生子女要负担两个老人的生活费用,一对独生子女夫妻,就要供养四个老人。尤其是一些空巢家庭,儿女不在身边,这些老人极需要关怀。
现在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主要是针对这样的独生子女家庭,进行养老补助。各地每月补助50至80元不等。但实际上,这个补助一是少了,跟不上现在的经济发展,第二没办法弥补空巢家庭老人的失落感。
其次就是性别比例在逐年地扩大,这些人一旦到了适婚年龄,就会出现一个人口挤压,由此又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但是现在国家政策是以经济发展为主,民生压倒计生,虽然对计生家庭不公平,但是也是社会发展所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一些政府官员,因为人均GDP的关系,仍严抓人口控制,对于二胎政策是不反对不鼓励。这样容易使老龄化问题、人口性别比例问题,越来越严重。
网易新闻:计划生育政策也造成了高风险家庭形成,子女的死亡很容易造成家庭的毁灭,怎么从政策上对这些家庭进行弥补呢?
陆:首先在经济上,对其进行照顾。独生子女家庭,子女伤残、死亡的,可以一次性领取5000元抚恤金,以后每个月还能领取120至200元的补助。现在北京市累计有1000户家庭得到了这样的补助。不过还有一些家庭不愿意去面对孩子伤亡的这一事实,所以不愿意领取。
其次是从精神上的补助。对很多家庭来说,钱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失去孩子的悲痛和失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例如让大学生和这些家庭互相结对,也有认领“兵孩子”的。我认为,精神抚慰应该是要大于经济抚慰的。
网易新闻:计划生育造成的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陆:现在普遍认为的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4。但我认为实际的数字还要更高。因为各地存在隐瞒生育人口的现象,等到明年第六次的人口普查,男女比例差距应该是更高。
为什么比例失调这么严重呢?一个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限制只生一个,所以有的家庭一定要等到第一胎是男孩才要。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们已经禁止产前性别检查。还有就是各地法规不同,有些地方规定,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允许生第二胎。第一胎是男孩的话就不允许了。这就是一个明显的性别歧视政策。
我们现在要完善法律法规,限制男女比例的进一步扩大。
网易新闻:您如何评价计划生育政策走过的这30年?
陆:功大于过。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凸显了人口老龄化加速,空巢家庭、高危家庭的增多,以及男女比例失调等等一系列问题。但是他毕竟控制了人口的数量,减少了4亿人口出生,节约了大量的能源。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不但是控制人口数量,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或者说是只生两个,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人性化管理,提供更好的生育环境。让每一个出生的宝宝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