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务》的社论,指出:“1953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将“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谭震林任省人民政府主席。
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和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各地开展了“新三反”运动。
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开始有计划地炮击金门等岛屿。
二月
2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薄一波所作的《关于1953年国家预算的报告》。
2月24日——“中华民国”立法院废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拒绝承认蒙古国独立。
三月
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3月5日——新华社报道称,教育部颁布并试行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四科教学大纲和小学算术教学大纲的草案。这五种教学大纲是参照苏联各有关教学大纲,部分地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而编订的。
3月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致电吊唁斯大林逝世。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全国哀悼斯大林。7月,周恩来衰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吊唁活动。
五月
5月15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协定规定,到1959年,前苏联将帮助中国新建和改建141项规模巨大的工程。9月,中苏两国政府商谈结果,前苏联决定帮助中国建设156个工业建设项目。
六月
6月至8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提出了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财经会议期间,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计划委员会主任的高岗,利用党批评财经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的机会,攻击刘少奇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共中央纠正了在他影响下发生的一部分不正确的意见,会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6月30日——中国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截至当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七月
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金城战役的胜利。从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起两次进攻作战,歼敌四万余人。
7月4日—6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二届一中全会选举常委21人,选举胡耀邦、廖承志等9人为团中央处书记。
7月16日——台湾国民党军队偷袭福建沿海的东山岛,守岛部队民兵予以痛击,次日粉碎了国民党军的进犯。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至此,历时3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八月
8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和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联合发布战绩公报: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共毙、伤、俘敌军1093839人,其中美军397543人;击落击伤敌机12213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击伤敌坦克2650辆。
九月
9月7日——毛泽东就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问题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进行谈话。他在谈话中系统阐明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方针政策。
9月9日——铁道部领导的铁道部兵团不断扩大,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9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任命政务院副总理、中财委副主任邓小平兼任财政部部长,任命金明、方毅为财政部副部长。
9月26日——徐悲鸿在北京病逝。
十月
10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这一决议是根据陈云的意见,由邓小平起草的。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11月15日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后来国家又对棉花和棉布实行了计划收购和供应。
十一月
11月12日——朝鲜首相金日成率团访华。
11月22日——中朝两国政府代表团谈判公报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从1950年6月25日美国政府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时起,截至1953年12月31日止,中国政府援助朝鲜的一切物资和费用,均无偿地赠送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并从1954年至1957年,无偿赠送给朝鲜人民币8亿元,作为恢复其国民经济的费用。
11月19日——政务院通过《关于粮食工作的决定》
11月至12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会议确定: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十二月
12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这时,全国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已有1.4万多个。决议总结了办社的经验,进一步指明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到1954年春,合作社发展到9万多个,生产普遍增长,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
12月31日——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写入了1954年4月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 人民出版社)